Android中的Handler机制
Handler
Handler初识
先看源码中关于handler的解释:
- Handler允许你发送和处理与线程消息队列相关联的Message和Runnable对象;
- 每个Handler实例只与一个线程相关联,而一个线程只有一个消息队列,从而Handler只与一个消息队列相关联;
- 当在一个线程中创建Handler对象时,创建的Handler对象就和创建它的线程的消息队列绑定了,之后它就开始工作了(调度消息)
主要作用
- 调度消息——调度消息和Runnable对象以使其在将来某个时间点执行;
- 线程通信——将一个action加入到另一个线程的消息队列;
- 定时触发操作——通过sendMessageAtTime、postAtTime等方法来实现;
消息调度方式
send方式
即利用sendMessage、sendMessageAtTime和sendMessageDelayed等方法,这些方法将一个携带了数据信息的、会被Handler的handlerMessage方法处理的Message对象加入到消息队列(这种情况要求你定义一个Handler的子类以自己实现handlerMessage方法)。
post方式
即利用post、postAtTime和postDelayed等方法,这些方法将可执行的Runnable对象加入到线程的消息对列中以被执行。
扩展
当一个应用(Application)的进程被创建时,它的主线程(UI线程)就致力于运行一个管理应用级对象(activities、broadcast、receivers等)和应用级对象创建的窗口的消息队列。你可以创建自己的线程,然后通过Handler来与主线程(UI线程)进行通信。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在你创建的线程中调用post和sendMessage等方法,传递过去的Runnable和Message对象会在Handler的消息队列中完成调度。
上面多次提到消息队列(MessageQueue),那么Handler是在什么时候给MessageQueue赋值的呢?观察Handler代码会发现,Handler有如下构造函数
1 | public Handler(Callback callback, boolean async) { |
由此可见,Handler的mQueue是通过Looper来赋值的,而mLooper又是通过Looper.myLooper()来赋值的,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Looper到底是何方神圣。
Looper
Looper初识
先看源码中的解释:
一个类,什么类?为线程进行消息循环的类。
线程默认是没有与之关联的消息循环的,要得到消息循环,首先要在线程中调用Looper.prepare(),然后写处理代码,在调用Looper.loop();开启消息循环。代码实例:
1 | class LooperThread extends Thread { |
注意:通常情况下在线程中创建Handler实例,必须显示的调用Looper.prepare()和Looper.loop()方法,但是在主线程(UI线程)中创建Handler时,是不需要显示调用的,因为主线程默认会自己创建Looper对象(其实看源码你会发现,在ActivityTread中,有调用Looper.prepareMainLooper()方法)。
核心方法
prepare()
1 | /** Initialize the current thread as a looper. |
由此可见,prepare(boolean quitAllowed)负责了Looper的创建,并保证了其唯一性。唯一性由ThreadLocal
对象来实现。
那么这个sThreadLocal是什么呢?它是一个本地线程存储类,所有线程共享这个对象,但是这个对象对每一个线程而言却具有不同的值,且每个线程对这个对象的访问或修改都不会影响到其他线程,即它的值对于每个线程来说都是独立的。
Looper的构造函数
1 | private Looper(boolean quitAllowed) { |
私有方法,防止手动调用破坏唯一性,主要工作就是初始化消息队列,绑定当前线程。
Loop()方法
1 | /** |
上面代码主要工作:得到Looper实例me,然后通过me.mQueue得到MessageQueue实例queue,身份核查,开启无限循环不断的读取消息(通过MessageQueue的next()方法)分发消息(通过msg.target.dispatchMessage()实现),最后回收Message对象(通过Message.recycleUnchecked()实现),至此,Looper核心方法分析完毕。
MessageQueue
MessageQueue是用来存放Message的集合,并由Looper实例来分发里面的Message对象。同时,message并不是直接加入到MessageQueue中的, 而是通过与Looper对象相关联的MessageQueue.IdleHandler
对象来完成的。我们可以通过Looper.myQueue()
方法来获得当前线程的MessageQueue。
注意:MessageQueue的中文翻译是消息队列,顾名思义,它的内部存储了一组消息,以队列的形式对外提供插入和删除的工作。虽然叫消息队列,但是它的内部存储结构并不是真正的队列,而是采用单链表的数据结构来存储消息列表。
为了证实上面的单链表存储结构,可以看看MessageQueue的源码
1 | Message next() { |
遍历链表取消息部分主要发生在sychronised部分,代码如下:
1 | if (msg != null && msg.target == null) { |
得到msg后,判断其处理时间是否到达,到达就予以处理,未到达就设置一个唤醒时间以待处理。遍历完成后,如果Looper是可退出的,就退出。接下来就处理IdleHandler(与Looper及MessageQueue关联的Handler)了。
上面Looper部分还说到了一个方法,那就是dispatchMessage(即消息分发),该方法位于Handler中,由Message的target(target为Handler的一个实例)在lopper中进行调用,该方法源码如下:
1 | /** |
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,handler中处理分发消息的函数有三个,分别如下:
- Message的回调方法优先级最高,即message.callback.run();
- Handler的回调方法优先级次之,即Handler.mCallback.handleMessage(msg);
- Handler的默认方法优先级最低,即Handler.handleMessage(msg)。
Message
先从源码的注释中来了解Message
定义了一个包含一个自身描述信息和任意数据对象的结构用以交给Handler处理,有两个extra int field和一个extra object field。
虽然它的构造函数是public的,但实例化其对象的方式官方推荐的还是Message.obtain和Handler.obtainMessage,因为后面两种方式是从一个可回收对象池中创建的。
也就是说,Message对象包含两个额外的int类型变量和一个额外的对象,利用它们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用再做内存分配相关工作。实例化Message最好的方法是调用Message.obtain()
或Handler.obtainMessage()
(实际上最终调用的仍然是Message.obtain()
),因为这两个方法都是从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对象池中获取Message的。
总结
Android的Handler机制在Android多线程编程中应用十分广泛,通过阅读Handler以及相关类(MessageQueue、Looper、Message)的源码,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其大致运行机制。